? ? ? ?這是少年商學(xué)院微信(ID:youthMBA)的第241篇分享文章,作者是在美國高校從事課程設(shè)計工作的南橋老師;我們已獲得授權(quán)并正邀請其擔(dān)任YouthMBA項目設(shè)計顧問。
我在美國生活這么多年下來,從來沒有任何美國人找我借錢,我也沒找私人借過錢。單位組織發(fā)起的捐款倒是有過,比如某個老家也在國外的同事,突然爺爺死了,他要出高價買機(jī)票回去。和他親密的同事,發(fā)起了募捐。同事于是紛紛解囊。他三十你五十,各盡所能。捐了也就捐了。換言之,給可以,借不行。難怪在西方接受教育的錢鐘書,遇到有人上門借三千塊錢,索性給了對方一千五,免得日后麻煩。當(dāng)然這也不能搞道德綁架,他人不捐也不要去怨恨,沒有人有這個義務(wù)。
? ? ? ??很多人遇到困難,用信用卡和其他方法貸款,寧可去承擔(dān)些利息,也不去借錢,因為借錢不符合美國文化。一說到借錢,美國人常引用一句話:“找朋友借錢之前,你先想好,錢和朋友兩個,你更需要哪一個?(Before borrowing money from afriend, decide which you need more.)”
? ? ? ??這話據(jù)說是一個名叫Addison Hallock的人說的,我找不到此人的來歷,或許是為了應(yīng)付借錢者的一個杜撰。但是這話在美國基本上是一“普世價值”,大部分人都認(rèn)為借錢會破壞關(guān)系。為了不破壞這關(guān)系,寧可找陌生人或機(jī)構(gòu)去借,利用契約來解決問題。不為著省點(diǎn)利息錢,把親戚朋友得罪。
? ? ? ??莎劇《哈姆雷特》中稱:“勿告貸于友也勿貸之于友, 因后者常致財友均失。而前者乃豁費(fèi)之首也?!保∟either a borrower nor alender be, For loan oft loses both itself and friend, And borrowing dulls theedge of husbandry.)在莎士比亞寫作《哈姆雷特》的年代,一些貴族階層羨慕虛榮,為了維持自己的體面生活,甚至不惜出售家業(yè),成了敗家子。有的找人借錢,最后錢還不起,或是討不回來,錢沒了,朋友也丟了。一些人按照自己的能力,不借錢也可擁有不富貴但溫馨平常的生活。借錢給他,反滋長他大手大腳的惡習(xí),害了他。
? ? ? ??中國是人情社會,熟人之間借錢比較普遍。把錢借出去,自己后來要用錢,去要吧不好意思,不要吧自己為難,或者是甲有錢的時候借給乙,乙有錢的時候卻不借給甲,平地里生出不盡的怨恨。大家往往是一開始你好我好毫不計較,最后反目成仇。我覺得我們的做法更殘酷無情。
? ? ? ??前幾天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勵志故事”,說有個人找了十個朋友去借錢,以此考驗朋友真假,最后感慨真正的朋友何等之少。我覺得這實(shí)在太過荒唐!還有廉恥感沒有?憑什么去這樣要求、判斷“朋友”?
? ? ? ??拋開其他國家的習(xí)俗不論,我們古人不也告誡了嗎:君子之交淡如水。還有一句話,叫:救急不救窮,不到萬不得已也不用伸手,不到走投無路,更不要借錢。朋友之間,越?jīng)]利益往來,友情就越是地久天長。
? ? ? ??若是幫助,應(yīng)出于自己樂意,那人這么“考驗”,實(shí)在無聊。如果大家生活中有這種多事的朋友,借這種事來考驗?zāi)?,趕緊絕交。如果看到此文的時候,你還欠人的錢,趕緊還掉,等他人張口來要,大家就傷和氣了。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