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少年商學院教研總監(jiān)Evan

探訪臺灣文創(chuàng)界大咖

本文整理自對臺北科技大學葛如鈞教授的采訪

戳視頻看葛老師對少商同學的寄語


(點此了解2018寒假臺灣研學營)

排名前1%的孩子,不是靠天賦,不是靠智商,而是靠思維方式。被譽為“全球最聰明學校”、由美國NASA和谷歌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就很注重給學生傳授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每一年,奇點大學都會收到來自全世界無數(shù)學霸的履歷,最終只錄取80人,它的兩個特點,備受學霸們青睞——其一,只教最前沿、最新穎的科技;其二,傳遞知識之外,更培養(yǎng)學生的“指數(shù)型思維”。

全球最聰明的學生

都是怎么思考的?

指數(shù)型思維為什么重要呢?我想說一下自己的經歷。

我小時候非常乖,別人穿什么我就穿什么,別人流行什么我就喜歡什么。有一次,我就穿了一條松松垮垮的褲子,出門之前,我就問姐姐:“你覺得我穿這樣帥不帥?”她說:“怎么大家都這樣穿,丑死了,我最討厭別人穿一樣的!”

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那個時刻,她跟我講話的時候,大腦里突然有一個東西被打開了,就叫做“原來可以跟別人不一樣”。

這句話,也是奇點大學的精髓,從一入學開始,就很注重要求我們和別人不一樣。怎么不一樣?靠的是“指數(shù)型思維”。

很多人在思考的時候,都會遵循線性的思維習慣,但真正聰明的人,都用指數(shù)型思維的。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只蝸牛從這里爬到那里花了五天,按照以往的習慣,我們會線性地預測它十天之后在哪個位置??墒?,當我們用指數(shù)增長的方式去思考,就會預測十天之后,蝸牛可能到火星去了。

放到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孩子有指數(shù)型增長的潛力,而不是勻速增長的。當他到達一定程度,就有巨大的進步和改變。所以我們不要用線性思維去預測孩子每天、每周、每月的成長,而是要相信,孩子能做出影響力非常大的事情。

奇點大學就是這么做的,我們的入學考題、期末考題跟畢業(yè)后的任務,都只有一個——你如何影響十億人的生活?這個題目就是奇點大學的核心,它要求你必須先內化指數(shù)型思維,再思考如何影響十億人。

說白了,指數(shù)型思維的本質,就是要放膽去想。有了它,不會再想我如何有一億美金,而是想我如果能夠影響十億人,這樣一億美金自然就會來了。

學校很鼓勵我們提出很瘋狂的想法。奇點大學的校長雷·庫茲韋爾說過:“再過二十年,人類的大腦當中會有數(shù)以億計的納米機器人,你的大腦可以直接連到網絡上。”

我第一次聽的時候,也覺得他瘋了,可是我告訴自己,需要接受它、思考它,不能馬上把它排斥。沒想到,兩年之后,F(xiàn)acebook找了美國的DARPA,就是做國防部科研計劃的神秘單位——DARPA前主席開了一個部門叫“Building 8”,任務是要在十年之內,讓人可以直接用大腦打字,一分鐘一百個字,即便不是機器人,也會有一些東西放到你的頭腦旁邊。當初校長講的話,已經快要實現(xiàn)了。

在奇點大學,我們平時聊的東西都很有趣,比如人怎么活到500歲?怎么把人腦的記憶上傳到云端?等等。

而為了做一個影響十億人的項目,我設計了“人生記錄器”,希望能在不影響隱私的情況下,記錄和分類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后來延伸開去,把AI、VR相機也結合起來,設計出一款叫做“LUNA“的球形相機,可以360度拍攝,獲得了臺灣科技企業(yè)HTC的投資。

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敢想敢做的孩子

都有這三個特質

再到后來,我到臺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任教,我經常想,孩子面對這個指數(shù)型增長的社會,怎么掌握這種思維方式,真正去影響十億人呢?

在奇點大學的時候,我跟美國NASA的工程師、特斯拉(美國最大的電動車及太陽能公司)的工程師、谷歌最厲害的設計師都討論過,我們用指數(shù)型的方式,去預測未來三十年內的機器人,還有哪些事情做不好或者做不到,去反推孩子應該具備哪些能力,答案就是六個字——創(chuàng)意、哲思、大膽。

其一,創(chuàng)意是沒有條理、也沒有規(guī)則的,像發(fā)明家和藝術家這些有創(chuàng)造力的職業(yè),機器人在30年之內,很難一下子全部代替的。

而且培養(yǎng)創(chuàng)意思維,根本不難,只要多跟孩子討論一些很科幻、很開放的題目,比如說:“哪一年的世界杯會有超過1萬人口在虛擬實境里觀看?”這時候,孩子就可以去找現(xiàn)在虛擬實境眼鏡的銷售量有多少,推估一下未來多久可以達到這樣一個數(shù)量。

再比如說,二十年后最流行的玩具會是什么?三十年后最恐怖的犯罪形式是什么?或者沒有定時間點,而是說某一年開始,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基因改造的服務,想變多聰明就有多聰明,只要付錢就可以,都可以引發(fā)孩子很多思考。

其二,哲思的全稱是“哲學情感思考能力”。如果說創(chuàng)意是很廣泛的思考,那么哲思就要求你深入去思考某一件事。

比如說,你有哲思能力,就會去想《紅樓夢》的結尾,為什么是這句話,為什么要這么說。也許思考二十年,就會有一個人成為這句話的專家,他可以從這句話入手,看清楚整個中國文學的歷史。

雖然未來機器人的“紅學家”是有可能的,如果它的資料過多,也許可以講出很多東西,但是我們更想要深入到某一句話、某一個字,而且加入了人類的情感。這種深入的程度,機器人在三十年內不太容易做到。就像心理學所說的同理心,我認識我自己,我想象你也是這么想的,人類在這部分的能力,必須永遠超越電腦。

其三是大膽。在強人工智能出來以前,電腦最終的決策主軸根據(jù)的原則是“風險較小,收益最高”,但是人類卻可以做一種決定,那就是“風險很大,收益更大”,這并不是靠演算可以得出,而是一種決策能力,前提是你要放膽去想。

人工智能可以篩選出最好的、最理性的、風險最小的幾種可能,?但我們常說,星巴克不是最好喝的咖啡,也不是最爛的咖啡,也是這樣比喻民主制度的:民主制度不是最好的咖啡,也不是最爛的咖啡。我們永遠要相信,人類社會將有一個最好的方向,這些東西都需要人來做決策。

比如說有一個工廠有反對機器人的一群人沖進去把機器給毀了,但是在毀的時候,人不小心被機器弄傷了,兩邊上了法庭,一邊說人本來有反抗的權利,一邊說機器本來就有取代人類的權利,兩邊做一個辯論,應該怎么處理這些問題? 讓孩子去思考、去判斷,就會很有益處。

現(xiàn)在的孩子反應迅速,想象力非常好,比較能打破常規(guī),不受控制,這真的很好,受控的東西就交給機器人去做吧,孩子還是要去影響世界。人的發(fā)展和教育,有時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一句話、一個故事,不需要太多啰嗦和控制,反而會激發(fā)出孩子的潛能。

對于孩子來說,改變十億人,甚至改變世界,都是有可能的。我就是靠眾籌去奇點大學的,在臺灣募了120幾萬臺幣(20多萬人民幣),后來做VR Camera(虛擬現(xiàn)實相機)的計劃,也籌了1000多萬臺幣(大概200多萬人民幣),這些東西就是二生四、四生八,互聯(lián)網賦予了我們這樣的能力。

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讓孩子看到“未來的后腦勺”

我很喜歡楊德昌的電影《一一》,里面有一個小男孩,他拿了照相機覺得很新鮮,沒拍過照,他到處拍,都是拍人的后腦勺,他老爸看了之后,“你洗出來的三十幾張照片,怎么每一張都是后腦勺?”

小男孩說:“我覺得拍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每個人都應該看到他自己的后腦勺,但是他們卻都看不見。我希望讓他們可以看見本該看見的東西?!?/strong>小男孩覺得,這是他人生最想做的事,也是他的一種天賦。

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如何思考?6個字已經說完

(電影《一一》海報)

這部電影給我兩個啟發(fā)。第一,盡早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才能,可以是任何事,然后進一步讓他們挖掘自己的潛能。

第二,如果你一直做著手上的工作,看著你眼前的書籍,很容易忽略掉一些事情。所以,我們應該多角度地看待不斷變化的世界,擁抱未知,去發(fā)現(xiàn)別人看不見的東西。

這三十多年來,我不斷想去了解新的東西,理解它、使用它、得到經驗、然后分享它,正是受到了這個小男孩的啟發(fā)。 我覺得,每個人都要追著一個“未來的后腦勺”,不斷地拍,拍了以后給孩子看,給自己看。

對于我來說,對未來有幫助的事情,排在我絕對優(yōu)先的位置,但這個未來,不是我個人的,而是這個社會的。我從二十幾歲開始,就思考我們走這一遭的意義了,個人的成就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在離世之前能做一些對世界變遷有意義的事。

所以站在未來,再看待我們的現(xiàn)在,你很快就會察覺到,應該要培養(yǎng)怎樣的孩子。25歲以上的人都差不多定型了,未來社會的突破點和轉換點,可能發(fā)生在三十年后,到那個時候,我們很難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了,而真正能夠控制、改變、維系這個世界的人,正是現(xiàn)在那些15歲的少年。?

所以,當我們我們去設想三十年后的雷軍、馬云會長什么樣,就會指導著我們現(xiàn)在該如何培養(yǎng)15歲的孩子。

歸根結底,引發(fā)孩子有自由的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我跟我太太現(xiàn)在還沒生小孩,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識:當我們這一代都老了,世界未來長什么樣?就是現(xiàn)在7到15歲的青少年未來的樣子。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