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2017屆學生畢業(yè)典禮上的演講刷了屏。
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扎克伯格身上的好奇、自律和向善,一直是孩子們成長的榜樣(我們曾專門撰文分析過“扎克伯格式的富有”,點此閱讀)。本次他的演講,同樣幽默又深入,值得一看:
使命感:讓人更專注
看完這場演講,相信您和學院君的感受一樣——對“使命感”(Mission)這個詞印象深刻。
早在2015年,扎克伯格到清華經(jīng)管學院演講時,他就重點談到了這個詞——他回憶自己當年拒絕大企業(yè)收購的邀請,管理層紛紛離他而去也在所不惜,“當我創(chuàng)立Facebook的時候,我不是要創(chuàng)立一個公司。我想要解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想把人們聯(lián)系在一起。當你有使命,它會讓你更專注。”
而在哈佛的演講上,扎克伯格更進一步地談到了,所謂“使命感”,僅僅找到我們個人的目標或使命是不夠的:
目標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是我們被需要的、我們需要更為之努力的東西。目標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快樂。但光有目標是不夠的。你必須擁有心系他人的目標。
我曾和許多被拘留的、阿片類藥物成癮的孩子們坐在一起,他們告訴我如果他們有事可做,參加課后活動或者有地方可去,他們的人生會變得很不一樣。我也遇到過很多工廠的工人,他們沒法再從事之前從事的工作了,所以試圖找到新的能做的事。
為了保持社會的進步,我們身負挑戰(zhàn)——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新的工作,還要創(chuàng)造新的目標。
花一點時間,去幫助其他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讓我們通過此舉,讓每個人都有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自由——不僅因為這樣做是正確的,更是因為當人們可以把夢想變?yōu)閭ゴ蟮默F(xiàn)實時,我們每個人都會變得更好?!?/strong>
使命感:定義了“我是誰”
同樣是在哈佛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去年這個時候,大導演斯皮爾伯格也談到了“使命感”。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
他回憶自己在18歲的時候就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卻不清楚“我是誰”。因為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在聽取別人的聲音,聽家長、老師向他灌輸智慧和信息,領導、導師以他們的角度告訴他世界如何運轉(就像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
這造成了什么后果呢?直到19世紀80年代時,斯皮爾伯格拍的大多數(shù)電影中,其實都是在“逃避現(xiàn)實”,他不會拒絕任何這些電影的邀約,他形容自己處于“自己的電影泡沫中”,極度迷茫。直到——
“當我執(zhí)導電影《紫色》時,這部電影開拓了我的眼界,印象頗為深刻。這個故事充滿了深刻的痛苦和真理,我的本能直覺告訴我,這些富有靈感的電影人物應當被更多人所知道。通過制作那個電影,我認識到了制作電影可以是一個使命。
我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要有使命感。不要逃避使命感所帶來的一切風險和挑戰(zhàn),嘗試它、檢驗它、挑戰(zhàn)它。
我的任務是制作至少改變世界兩小時的電影。你們的任務是要永久地改變世界,你們是未來的希望,勇敢的創(chuàng)新者、開拓者、領導者和執(zhí)行者?!?/span>
使命感:道德發(fā)展的重要轉折點
去年,和斯皮爾伯格同臺演講的,是來自湖南農(nóng)村、上大學才第一次進城,但代表了上萬哈佛畢業(yè)生,在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了演講的首位華人學生——何江。
巧合的是,他也重點談到了“使命感”對自己人生的影響。點擊下方視頻即可觀看:
他談起自己還在讀初中的一段經(jīng)歷:
有一次,一只毒蜘蛛咬傷了他的右手。他的媽媽沒有帶他去看醫(yī)生,而是決定用火療的方法治療他的傷口——她在他的手上包了好幾層棉花,棉花上噴撒了白酒,在他的嘴里放了一雙筷子,然后打火點燃了棉花。熱量逐漸滲透過棉花,開始炙烤他的右手。灼燒的疼痛讓他忍不住想喊叫,可嘴里的筷子卻讓他發(fā)不出聲來。他只能看著他的手被火燒著,一分鐘,兩分鐘,直到媽媽熄滅了火苗。
這樣一種傳統(tǒng)的土方法實際上有它一定的理論依據(jù)——高熱可以讓蛋白質變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種蛋白質。但作為哈佛大學生物化學的博士,何江知道,在他初中的那個時候,其實已經(jīng)有更好的,至少不那么痛苦,也沒那么有風險的治療方法。于是,他開始問自己:“為什么我在當時沒有能夠享用到這些更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呢?”
“在哈佛讀書期間,我有切身體會到,先進的科技知識能夠既簡單又深遠地幫助到社會上很多的人。在決定將這些知識傳遞到我的村莊時,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一種作為未來科學家的使命感。
這種使命感不只停在知識層面,它也是我個人道德發(fā)展的重要轉折點,我自我理解的,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責任感。”
使命感:前提是最大程度地活出自我
在更早的2013年的畢業(yè)典禮上,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分享了她的成功與失敗,以及如何從失敗中走出來的經(jīng)歷,重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結果,而不是目的。活出自我,這就是生命的本質。你最大限度地活出了自我,你也就自然成就了別人和世界。
附上播放鏈接:
https://v.qq.com/x/page/f0156xsc42i.html
“無論你一路上經(jīng)歷到怎樣的挑戰(zhàn)、挫折和絕望,如果你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目標,真的只有這一個目標,你就會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這個目標就是:作為一個人,你要活出你作為一個人最大可能的最真實的自我。你愿意把你的自我最大化,用你的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你的家人和身邊的人變得更好。
神學家HowardThurman將這件事兒闡釋得淋漓盡致,他說:‘不要追問這個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問你自己是什么事讓你充滿活力,然后就去做這件事,因為這世界需要的正是活得生機勃勃的人?!?/span>
領袖之所以為領袖,恰是因為使命感
何江在演講中,曾這樣總結哈佛的教育:它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或者技能,更教會學生敢于擁有自己的夢想,勇于立志改變世界。比如于何江而言,是帶著自己學到了的科技知識,幫助他的家鄉(xiāng),還有千千萬萬類似的村莊,變成一個我們現(xiàn)代社會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場所。
喚醒孩子心中的使命感吧,鼓勵他深入社會,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鼓勵他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公益項目,盡己所能地幫助他人。這個詞的魔力,將延續(xù)孩子一生,誠如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力量》作者蘇珊·凱恩,曾經(jīng)在TED演講上所總結的:
“事實上,很多有改革力的、偉大的領袖,都是些內向的人。羅斯福、蘿莎帕克斯、甘地……這些人對自我的描述都是內向,文靜,說話溫柔,甚至是害羞的人。
他們矗立在鎂光燈下,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愛指揮,也不是想要萬眾矚目,他們成為領袖是因為一種使命感,因為他們深知這是必須要做的。而人們可以明白感受到他們當領袖不是因為好大喜功,而是責任感,驅使他們做認為對的事情。”
找到使命感,就是孩子煉就強大內心、擁有通透人生最關鍵的一步。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