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孩子學校放春假,我們一家自駕到爵士樂之鄉(xiāng)——美國新奧爾良游玩,旅途中偶遇的一個7歲小男孩,讓我對兒子的培養(yǎng)有了新的思考。
那是在新奧爾良的一家音樂餐廳,我們和一個帶了孩子的白人家庭都坐在比較偏的角落,吃飽喝足后,兒子和那家的小男孩都有點兒坐不住了,趁著中途樂隊休息,音樂暫停的時間相互搭訕起來。
這一搭訕可把我們驚訝壞了,那個白人小男孩剛滿7歲,比我兒子還小些,但說起話來儼然一副脫口秀的感覺。
他給我們講他們家昨天一直順著密西西比河往南開,開到?jīng)]有路的地方,講路上的所見所聞各種美好,而且講得非常有技巧,有些地方大體概括,有些地方又非常細節(jié),比如講到中途他們在哪個地方把車子停在路上走到河邊,看到什么景色,怎樣的心情,還禁不住和爸爸媽媽擁抱……
小男孩講得聲情并茂眉飛色舞,讓我立刻腦補了大河邊上楊柳依依,小鴨嬉戲,微風拂面的場景,直接導致的結(jié)果是,我們第二天就根據(jù)他講的故事把他們走過的路走了一遍,這可是完全在我們的旅行計劃之外。
我突然意識到這種“講故事”(StoryTelling)的力量,小男孩所講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行動啊。
(一個好故事,就像一座過山車,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從小會講故事的孩子
長大后學業(yè)表現(xiàn)更好
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本書Whole new mind :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age(《全新思維》),作者丹尼爾·平克曾是《紐約時報》、《哈佛商業(yè)評論》的特約供稿人。他在書中寫到:
“隨著工具越來越多樣化,肢體的功能已經(jīng)逐步被外包出去,比如汽車是我們腿的延伸,手機是我們感官的延伸,甚至人工智能也在逐步代替我們的邏輯、分析、數(shù)學等能力。
為了應對未來,我們最需要培養(yǎng)一些更講究想象創(chuàng)造的能力,比如設計審美、講故事等,將具備更高的價值,而且它們很難被人工智能完全替代?!?/span>
(《全新思維》中文版封面)
看看國內(nèi)“知識付費”有多流行就知道了。億萬富翁、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羅琳,以及中國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等,就是這個“右腦時代”的受益者。
就算孩子將來選擇其他職業(yè),講故事的能力也至關(guān)重要。因為講故事不是胡編亂造,相反,它是一種集語言表達能力(自己說)、溝通能力(和別人聊)、想象力與邏輯力(寫作)等為一體的綜合能力。
不僅如此,會講故事的孩子,學業(yè)表現(xiàn)也更好。哈佛大學語言教育學家Catherine Snow就說,5歲時會講故事的孩子,到小學時的學業(yè)表現(xiàn)會更好。因為講故事用到的組織能力、詞匯、想象力和前后連續(xù)性,都是語文能力的指標。還要很好的記憶力,還要解釋故事內(nèi)容,這就是邏輯能力。
總而言之,講故事所運用的就是所有學習都需要的認知能力。英國通信行業(yè)監(jiān)管部門Ofcom曾發(fā)布報告稱,孩子在6歲或7歲具備領(lǐng)悟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開始快速上升,一直到15歲左右,即初中畢業(yè)時,這個能力會得到頂峰,隨后慢慢下降。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小學階段(也就是2000年-2010年出生的孩子),狠抓講故事的能力很有必要,無論是為增強綜合能力,還是為進入大學后的卓著表現(xiàn),講故事都是核心競爭力之一,但它往往容易被人所輕視。
(講故事能很好地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那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呢?下面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富孩子和窮孩子的區(qū)別
在于父母和他們說話的多少
孩子不可能天生會講故事,這種能力的萌芽,多半是從父母身上模仿的。爸爸媽媽多給孩子講故事,除了讓他們習慣講,認為講故事是一種常態(tài),是生活的一部分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積累大量的詞匯。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Dana Suskind曾做過一項研究調(diào)查,在一些不怎么喜歡跟孩子說話、讀書、講故事的家庭,主要是低收入的貧困家庭,孩子每小時大概只能聽到600個詞。在中產(chǎn)階級家庭里,孩子每小時可以聽到1200個詞;而在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孩子每小時能聽到2100個詞。
而這種差異很重要,孩子童年時聽到父母或照看他們的人說的話越多,他們的智商就會越高,在學校的成績也會越好。
那故事該怎么講呢?
對于本來就能說會道,信手拈來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是毫無難度的,稍微需要注意的是,描述故事的詞匯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語言積累程度慢慢遞增,比如兩三歲的時候講到葉子,可以說“綠色的葉子”,而長大些,則可以說“翠綠誘人,多汁美味的葉子”……
故事可以是充滿想象的,想起兒子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和朋友一起在河邊看夕陽,朋友就給他講,每天傍晚,都會有一個太陽掉在河的那一邊,我們可以開車去撿些太陽。雖然兒子早就知道是假的了,不過對朋友當時繪聲繪色的描繪總是記憶猶新,每次提起那位朋友,他都會說,“哦,是撿太陽的叔叔?!?/span>
但像我這種不怎么擅長講故事,也經(jīng)常找不到話題、“瞎編”的家長,就可以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故事,爺爺奶奶,親戚朋友的故事,或者孩子小時候的故事。
前陣子,我在這里的圖書館參加了一個專門教家長怎么給孩子講故事的講座,講師是圖書館story time的負責人,她提示了我們一個非常簡單好用的方法:
平時大家不是很喜歡用手機拍照嗎?在閑暇時,比如和孩子一起等車、等餐,或者在家里不知道玩什么的時候,可以把手機里的照片翻一翻,講講“照片里的故事”,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當時大家正在做什么?有什么感受?……
美國老師的建議:復述
孩子講故事,大多是從“復述”開始的,就像我們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多了,復述多了,模仿、轉(zhuǎn)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積累,所以,不用著急一開始就讓孩子發(fā)揮想象來編故事,簡單的復述、甚至背誦,都很有幫助。
美國小學老師青睞的一本教學指導書Children Tell Stories: Teaching and Using Storytelling in the Classroom(《在課堂中教孩子講故事》),其中提到兩個教孩子講故事的先行步驟——背詩和講笑話。
詩歌比較簡單,而且朗朗上口,又有美感,是讓孩子適應開口“講”的過程,有了“講”的信心。
而講笑話,則可以提高他們“講”的興趣。比如爸爸給孩子講個笑話,然后再讓他去給媽媽講講,為了把媽媽逗樂,孩子會非常努力地把笑話講完整,講生動,這就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當孩子有了信心和興趣之后,可以讓他自己選擇故事來進行復述,和爸爸或媽媽輪流講。比如孩子講一遍,媽媽講一遍,請爸爸來點評。如果整個故事孩子講下來比較困難,可以分段輪流講,在孩子不太記得住的地方,爸爸媽媽幫忙接上,在適當?shù)臅r候,再把話遞回給孩子。
另外,家長們還可以用一些有趣形象的圖表來幫助孩子理清故事的組成部分,比如像接火車車廂一樣,引導孩子講清楚故事的開端(Beginning)、發(fā)展(Middle)、結(jié)尾(End):
比如提示孩子講故事時不要漏了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的5W1H星星拼圖:
故事桌游
讓人腦洞大開的接龍
在新奧爾良音樂餐廳和7歲小男孩交談時,我感嘆之余,也不忘請教了下他的父母,平時是怎么培養(yǎng)的。
他們想了半天,說也沒什么特別的啊,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他們平時吃飯的時候,很喜歡玩“故事接龍”游戲,爸爸或媽媽隨便講一兩句話,作為故事的開端,然后再輪流每人接一兩句接下去,把故事補充完整。
孩子的爸爸給我舉了不少例子,有天馬行空的,也有和他們?nèi)粘I钕⑾⑾嚓P(guān)的。他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玩,因為是接龍游戲,孩子壓力不大,在講的過程中,相當于爸爸媽媽隨時在做示范,有時一開始孩子興趣不大,但聽爸爸媽媽編得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的,幾輪后也開始興奮起來??磥恚诵枰粚?jīng)常陪孩子講故事的爸媽,有趣好玩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啊。
故事要多講多練,如果不能像這對超級爸媽那樣,對話題信手拈來,可以借用一些道具,比如之前這款游戲——Story Cubes,就是很不錯的講故事桌游。
游戲非常簡單,每人分一樣數(shù)目的骰子,扔擲后根據(jù)面上的圖畫輪流編故事,并且要保證故事的連貫和完整。Cubes上每一面的圖畫都不一樣,而且都挺抽象,孩子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它說成某樣相關(guān)的東西,編出很多不同的故事。
類似這樣的道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準備個故事袋子。
比如打印一張含有各種圖案的卡紙,然后剪成小紙片,裝在一個袋子里,玩的時候每人輪流抽出一張,按照上面的圖案來編故事,比如:
第一個人抽到了貓頭鷹:“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只貓頭鷹孤單地停在樹上,它在想,其他小伙伴都到哪兒去了呢?怎么今晚只有我一個?”
第二個人抽到了吉他:“突然,他聽到了一陣熟悉的、悅耳的吉他聲,這是他連續(xù)10多晚在這個時間聽到這首曲子了,吉他的主人每晚都會彈三遍,可是奇怪了,今晚怎么兩遍之后就停了呢?”
……
如果想把故事口袋做得更精美些,在石頭上畫畫也是很不錯的主意。
堅持每晚給孩子講故事的大導演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和夢工廠電影公司簽署的協(xié)議里,有這樣一節(jié)條款:
即使在電影拍片階段,也必須每晚給斯皮爾伯格固定的時間,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不只是吃飯,他要和家人講故事——他先說出一個故事的主線,然后讓孩子一個接一個按這條主線編故事情節(jié),通常在二三十分鐘之后,又會輪到斯皮爾伯格來為故事作一個總結(jié)或者結(jié)尾。
還是那句話,即使不從事文學、影視等“講故事”的行業(yè),這個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極為重要。設想一個情景:我們面前擺著2種酒,這2種酒的價格,口味,包裝都差不多,其中,第一瓶銷售員用了很多形容詞來做推銷,這個酒好喝,味道甜,質(zhì)量好,送出去有面子,說了一大堆形容詞。
而第二種就講了一個故事。說釀造這個酒的是一對偏遠農(nóng)村的2姐妹,他們家祖祖輩輩都是釀酒的,有一天他們的酒廠著了大火,他們的父親拼死沖進火海拿出來一個秘方,不幸的是他們的父親也燒成了重傷,最后臨終前父親把這個秘方托付給她們,希望她們把祖?zhèn)鞯氖聵I(yè)繼承下去……
更多人會選擇第二瓶酒吧?這就是講故事的魔力呀。
逃媽,少年商學院特約撰稿人。和兒子在美國打造微信公號“東西兒童教育”。我們已獲其授權(quán)并對文章做了編輯。
要發(fā)表評論,您必須先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