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斯坦福創(chuàng)造力課堂結束后的師生合影。)

“現(xiàn)在,請采訪坐在你面前的小伙伴,了解他(她)到底喜歡怎樣的文具盒?”美國西部時間2014年7月6日晚,“科技少年美國行”帶隊老師、曾在美國中學任教的Evan Wang站在酒店會議室里,向面前的33個孩子發(fā)出指令,身后的PPT上寫著課題名稱——為你的同伴設計一款真正適合的文具盒。

這個“文具盒實驗”是為第二天孩子們將在斯坦福大學參加的四個小時的創(chuàng)造力課堂作預熱,其方法論是“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維是興起于全球500強企業(yè),現(xiàn)風靡歐美中小學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它強調的不是你多么有創(chuàng)意,而是如何敏銳發(fā)掘平凡問題背后的真實需求,然后以人為本、篩選需求,并通過團隊協(xié)作動手設計出一款創(chuàng)新產(chǎn)品。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上圖為Evan在講解設計思維案例。)

2014“科技少年美國行”的最大特色,除了在斯坦福大學的創(chuàng)造力課程后,游學中的其它項目,也都和設計思維結合了起來。唯有動手,才有可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知識的奧妙;唯有真正解決問題,才明白創(chuàng)意其實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

相互采訪只是開始,用以建立兩個孩子之間的同理心,接下來,孩子們得就同伴提出的要求,聚焦、構想出一個具體的改進方案,畫出設計圖,并用Evan老師事先準備的卡紙、錫紙等材料,做出一個原型,上臺展示。創(chuàng)意成果五花八門,有的同學做出了一個可折疊的文具盒,目的是展開整個盒子后,能豎在課桌上擋住老師,有的同學想給同伴做一個小背包大小的筆盒,內(nèi)置一個能防止A4文件折壞的文件夾……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采訪同伴后,先在紙上畫出方案而后動手。)

第二天,大部隊到達斯坦福大學,沒了預熱時的輕松氛圍,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難度不斷增加的挑戰(zhàn)面前,有同學迅速暴露出自己在團隊協(xié)作上的短板,有限的時間都浪費在爭吵;有同學不敢嘗試,不愿意說出自己的想法,怕被同伴嘲笑,但也有同學越挫越勇,戰(zhàn)到最后。

Yes,I failed.

剛上課,我們的兩位特邀講師——美國社會創(chuàng)新學者Lisa Kaufman和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生命科學家Aryaman并沒有馬上拋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課題,而是在現(xiàn)場派起了生意大利面和棉花糖。這是今天的入門挑戰(zhàn)——在規(guī)定的18分鐘內(nèi),同學們分成幾個小組,用意大利面搭塔,塔最高且能順利把棉花糖固定在塔頂?shù)囊唤M獲勝。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這個小組搭出來的意大利面塔結構非常穩(wěn)定。)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想到了得搭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結構,但并不是每個小組都能很順利地實現(xiàn)。其中有一組,組內(nèi)成員挨個試了一遍都失敗后,情緒焦躁起來,團隊里沒人愿意再碰實驗材料。另一個小組則干脆分成了兩派,一半同學提出想法,另一半則負責否定想法,越否定,大家越受挫,后來只剩一個夏同學還敢提出方案。

夏同學最后被邀請上了臺。他們組表現(xiàn)得并不好,意大利面塔只有別人的一半高,晃晃悠悠的根本沒辦法固定棉花糖。因此,當Lisa叫到他的時候,大家都挺茫然,這種情況下不應該是展示最優(yōu)秀的作品么?

“你承認你失敗了嗎?”Lisa忽然問道,夏同學愣了愣,有那么五六秒鐘定在臺上沒說話。Lisa便又問了一次,他才抬起頭,大聲說,“Yes,I failed.

是的,我失敗了。聽到這句話,團隊都開始為他鼓掌。Lisa這才解釋為什么會請他,而不是其他同學上臺,原來夏同學全程都在積極地提出解決方案,即便同伴不斷地否定,他也能勇敢地思考和嘗試。這才是這個實驗的目的,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基本的一點——敢于試錯。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游戲化的方法做創(chuàng)新課堂是美國老師的習慣。)

“你想再設計什么嗎?我可以幫你”

和Evan老師前一天進行的課前預熱類似,接下來的創(chuàng)造力課堂也把題目定為“再設計”——為你的同伴重新設計一款書包。相互采訪,就同伴提出的要求,聚焦、構想出一個具體的改進方案,畫出設計圖,用材料做出一個原型后再上臺展示。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常同學的“書包”上安了氣球,可以在緊急降落時自動打開。)

團隊里的王同學率先完成了課題,在等待展示的時間里,他和一旁的帶隊老師搭起了話,問道,“你想再設計什么嗎?我可以幫你。”

帶隊老師于是開始抱怨自己的眼鏡一出汗就會滑下來,王同學便煞有介事地開始了采訪。

“在什么情況下這個問題最困擾你?”“現(xiàn)在有耳托可以防止下滑,你為什么不用?”“你說跑步的時候這個問題最嚴重,那你一般什么時候去跑步?”“跑步的時候,你還會做點別的事情嗎?比如聽歌?”……最后,他在紙上畫出了自己的方案——眼鏡腿勾著耳朵,防止眼鏡下滑,為了避免耳朵不適,眼鏡的材質得到改良,可以貼合人耳輪廓。還附帶藍牙耳機,可以聽歌。

從敢于犯錯到主動試錯,短暫的游學何以讓孩子們更有自信

(上圖是王同學的改良眼鏡設計草圖。)

王同學把自己的方案分享給了帶隊老師,雖然沒有用材料做出模型,但這個案例卻給我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名同學能夠自己關注到問題的存在,并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為他人解決問題。比起前面提到的敢于試錯,他已經(jīng)是主動試錯。


(上為Lisa老師給少年商學院的寄語。)

如果視頻無法正常觀看,請點擊此處進入播放頁面

世界著名設計公司IDEO的創(chuàng)始人、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創(chuàng)辦人大衛(wèi)·凱利(David Kelley)授權并鼓勵我們向中國孩子推廣設計思維,他曾用一個詞概括設計思維的價值,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自信”,相信自己天生就有創(chuàng)造力,更相信自己通過動手,能夠將創(chuàng)造力變成現(xiàn)實。

在將近兩周的游學過程中,我們將設計思維方法貫穿在了包括參觀博物館在內(nèi)的體驗式學習的每一站,孩子們越來越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越來越敢于試錯。我們后來和Lisa、Aryaman以及全程陪同孩子們的英文老師Amy聊起這群中國孩子,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提到,他們能夠感受到中國孩子其實并不缺乏創(chuàng)造力,他們?nèi)钡模且粋€持續(xù)激發(fā)他們潛能、激情和勇氣的環(huán)境,他們?nèi)钡模恰皠?chuàng)造力自信”?;蛟S這也是一些家長詫異自己的孩子在游學過程中“像變了個人一樣”的原因吧;同樣,這也是我們的使命感所在:希望未來在中國通過更多高品質的社會實踐、設計思維項目和在線教育產(chǎn)品,真正幫助青少年提高創(chuàng)造力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如果不將設計思維融入到生活當中,形成一種習慣,游學兩周的收獲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過眼云煙。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