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這是少年商學院(ID:youthmba)第1227次分享。作者系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公開課嘉賓、美國拉古娜藝術與設計學院的遲迅教授。昨天我們分享了精華上篇點擊這里閱讀,今天分享下篇。

在我前半部分的分享中,我談到了美國學校如何給孩子做系統(tǒng)而理性的創(chuàng)意思維訓練的,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引導孩子跳出思維框框,比如,我們面前有一杯有毒的水,如何避免別人喝它呢?可以在杯子上畫個骷髏頭,可以在杯子前放一句提示語,但最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是——直接丟一個紙團進杯子里。

二是不僅要激發(fā)孩子提出創(chuàng)意,更要引導孩子評估創(chuàng)意、實現(xiàn)創(chuàng)意(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這里閱讀)。下面,我將談談,在我們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激發(fā)孩子的設計素養(yǎng)——一種善于沉入生活、細致觀察生活、積極改善生活的素養(yǎng)。

▋給孩子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從口含葡萄干2小時開始

有些家長知道我是學視覺傳達設計的,就經(jīng)常問我,如何培養(yǎng)觀察力、如何讓孩子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這個問題特別好,因為大自然和生活是一切靈感的源泉,創(chuàng)意或者是創(chuàng)意思維包含著方方面面的東西,它最基本的第一步就是去觀察、去體驗,但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節(jié)奏都太快了,人已經(jīng)沒法慢下來去靜靜地看一棵樹或者一片樹葉的細節(jié)、去體會它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的美好。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在我們學校的油畫系,我們有一位非常風趣的老師,是從法國來的,叫Michael Jacks,他在油畫課的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發(fā)給每位同學一粒葡萄干,他要求學生把葡萄干含在嘴里,可是誰都不許咽下去,要含多長時間?要一直含到下課,那節(jié)課大概有兩個小時,誰不小心咽下去了就要被請出教室,所以大家非常小心地含著這個葡萄干。

我前幾天在北京工業(yè)大學耿丹學院一個藝術學院的一個工作坊上也嘗試給中國學生含一個葡萄干,讓他們?nèi)ンw會這中間的層層的變化,當你含到了五分鐘、十分鐘、十五分鐘、二十分鐘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它比什么最高級的紅酒、最好的茶變化還多,剛一入口是甘甘的,然后又一丁點甜味,然后慢慢那個甜味一丁點一丁點地滲透出來,直到在嘴里甜如蜜,同時口感也變得很軟,葡萄干本身也漲大。

有的同學還把葡萄干含到了兩個,這時候葡萄干的皮和里面的肉用舌頭舔,它的機理也都是不一樣的感覺。當你那么細膩、那么用心地去品味一個葡萄干的時候,如果你把這種過程拿來觀察、體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別的小東西、小物件,我想你的觀察力會大大提高,說不定你會發(fā)現(xiàn)一些別人熟視無睹但從來沒有看見的美好的東西。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遲迅老師攝影作品)

▋學設計不為畫好看的畫,更為學會時刻關注生活

學藝術的學生往往需要掌握很多藝術的技巧、科技的技能,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但更重要的,還是內(nèi)在的設計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意思維——這兩點,即使不是學藝術的孩子,也應該從小訓練起。

視覺傳達設計已經(jīng)完全深入生活,有的時候我們覺得看上去完全沒有設計的東西,看上去好像沒有設計,很可能這個設計者就花了很多功夫去做調(diào)研、去調(diào)查、去研究、去反復論證、反復測試。

舉個例子,比如說美國高速公路的路牌,美國公路界花了很多資金長年去研究,因為當司機比如說以80公里/時的時速經(jīng)過這個路牌的時候,他的字的尺寸要多大、字的顏色和背景顏色要多大的對比關系,然后選用什么樣的字體,這些字體每個字母和字母之間的空間關系都是設計師要精心考慮在內(nèi)的,所以說這種設計的功能遠遠大于它的形式。

視覺設計也是一種特別普世的語言。比如說我們需要去上廁所,男廁所和女廁所之間的標識,他們往往會用不同的顏色、形象或者不同的指代他們的物品。比如說男生的就是煙斗,女生的就用裙子。還有的是用不同的上廁所的姿勢來區(qū)分男廁所和女廁所。不管他們用什么樣的形式,大多數(shù)的標識的目的都是要跨語言、跨文化,讓不同國家的人看到這個標識的時候都會清晰地能分辨出哪一個是他們應該作出的正確的選擇。

所以說設計創(chuàng)意是要實用、要有功能性的,它是可以跨語言、跨文化,也是有理有據(jù)、有理論支持,是一種科學和藝術的結合。有設計素養(yǎng)的人,往往更能時刻聚焦在生活一些不起眼的細枝末節(jié)上,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日子、身邊的人的日子,過得更精致、更舒適。

有的人會不會想到,現(xiàn)在到今天最大的這些基礎設計還有最常規(guī)的標識已經(jīng)被設計過了,我們生得太晚了,還有沒有我們的余地再去設計新的?肯定有。其實就是咱們身邊很多習以為常的小物品,就可以再重新設計、改善。

比如說日本的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jiān)原研哉他就發(fā)起過一個叫“Redesign”(重新設計)的活動,他征集了一些設計師,就把身邊每個人都用到的很小的物品,然后想想它們是不是已經(jīng)完美了,是不是可以用另外一種思維方式去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形式給他們一個嶄新的樣子。

比如說我記得見過他的活動里有一位設計師就重新設計了咱們廁所里用的卷紙,他的改動、改進非常巧妙,也非常小。這個紙還是原來的以圓形卷起來,只不過他把中間的硬紙殼的軸換成了一個方形的軸。這樣有什么好處?當人們扯這個衛(wèi)生紙的時候,那個衛(wèi)生紙就不會一溜煙全都滑下來了。他利用這個中軸的方形的紙筒的轉動,把衛(wèi)生紙卷等分成合理的單位,這樣就不會造成浪費了。

我覺得少年商學院的項目特別好,就是讓青少年們、小朋友們?nèi)グl(fā)現(xiàn)身邊的大家耳熟能詳、習以為常的一些小物品,想想能不能改善它、能不能重新設計它,讓它變得更方便或者更美觀。大家如果看到少年商學院以前的一些課程,我的印象里他們有重新設計一個銀行的自動提款機,還有目前正在做的重新設計一家未來的書店(點擊這里查看8月份《超級閱讀計劃》)。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設計這門語言,比英語的性價比還高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或者喜歡動手做一些東西,其實這個是特別好的一個設計思維、形象思維或者設計語言的一個培養(yǎng),是一個用腦的思維。我通過教了很多年以后,我覺得這個視覺傳達之所以叫傳達,大家學的真的像是一種語言,它是一種視覺語言,它有自己的詞匯、語法和修辭。

就詞匯來說,就像是英語里面的ABC、像唱歌的那個123。藝術與設計語言里的詞匯就是點、線、面、色彩、灰階和機理。把它們結合語法,語法就是7條:和諧、對比、平衡、動感、重點、比例、簡化(精簡)。當你把這些元素有機地、有邏輯地結合到一起的時候,你可以傳達任何一個信息,也可以表達各式各樣的情感,它整個就是一套思維的工具。

我說這個話其實也有根據(jù),因為我一直對語言學也很感興趣,有一次我在美國讀了一本語言學的著作,它的前言的第一句話寫的是“語言是一個思想的工具”。我當時很驚訝,說大家第一次語言是交流、是溝通、是表達的工具,為什么他說是思想的工具?我仔細想想還真是的,如果人沒有這么豐富的語言去定義,有名詞、形容詞、副詞這一層層的詞去形容、去概括、去描述一個東西,人們不會想象得那么深入,人的思想也不會這樣深刻。

我身邊有幾位朋友都是聰明絕頂?shù)?,有一位的名字叫羅永浩(就是現(xiàn)在做錘子手機的這位朋友),他非常聰明。我以前跟他聊,說為什么?他自己跟我說了一個解釋,他從小是在一個雙語家庭里長大的,他是朝鮮族的。所以他的母語里就包括兩種語言,每種語言其實就是一個思考的思維方式。每種語言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它在考慮問題上的優(yōu)先級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就年月日來說,咱們漢語說“年月日”,英國英語就說“日月年”,美國是很折衷的“月日年”。如果你讓孩子多學一門別的外語,只有那個國家的人能聽懂。可是要是多學一種視覺語言、視覺的思維方式就大大地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給他們多了一套表達方式。

我從去年開始經(jīng)常回國,在北京大學中央美院等學校做一些教學的交流活動。其中我很樂意分享的一個項目就是如何教美國學生創(chuàng)意。其實通過中文的語言,修辭的一個方式教他們創(chuàng)意還挺好玩的。

我是教美國不懂中文的學生學中國的對聯(lián),然后他們學習對聯(lián)的精妙的對稱、對仗、相似、相反、平仄、押韻,的這些特性,用兩張圖的并置關系來做出一個視覺的對聯(lián),讓他們要在形式上有這種相似和相反、對稱和對比的關系。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通過很細致的觀察,在內(nèi)容上,這兩個圖之間又要有烘托、呼應,還要達到一個像電影蒙太奇那樣的升華的效果。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但凡學過點設計的孩子,都比別人會過日子

▋科技只是工具,最重要是給孩子“人本”思維

之前有家長很關心科技、創(chuàng)意和創(chuàng)意思維的關系,我想大致可以簡單地分成兩個層次:

一方面是我們使用的工具,其實我本身就是一個大大的受益人。為什么這么說?

第一、我的本科是學醫(yī)的,當時從學醫(yī)轉到學視覺傳達設計,我不需要像達·芬奇練習畫雞蛋那樣畫三年雞蛋,把雞蛋畫得非常逼真才能出師。當時的電腦軟件就可以幫助我實現(xiàn)我腦子里想要的圖像。可是這是好事,也是不好的事。我在美國教學的時候就很擔心如果學生太依賴這些電腦,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設計師都被電腦、被機器人取代,那怎么辦?

所以在我教的課上,往往我第一節(jié)課都大家說“你們現(xiàn)在學這個軟件、用這個平臺,也許在你們畢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獨特性、創(chuàng)新性,這些才是未來人類最寶貴的一個特質(zhì)

第二、就是平臺,我們設計師設計的東西,以前都是雜志、報紙,都是紙媒。前幾年已經(jīng)變成大家都在電腦上看東西,到了這幾年大家都在手機平臺上看東西。過不了多久,大家都會在虛擬現(xiàn)實的空間里去瀏覽、閱讀、感知這個世界。

所以在美國大學的本科學這些藝術和設計的同學,他們壓力也挺大的,他們要不停地再去追趕這些新的軟件、設計這些新的平臺。這些恰恰是作為一個藝術與設計行業(yè)的人的魅力所在,因為我們在設計、在創(chuàng)造未來,去迎接這些挑戰(zhàn)。

總結一下給孩子和家長們的忠告,要去充分地體驗各種新的軟件、新的平臺,但與此同時不要忘了還是以人為本,不要僅僅是從軟件、從App里去獲得想法,要以人為本,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創(chuàng)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概念。

?

 

發(fā)表評論